配资实盘平台有哪些 节俗因时而变,文脉生生不息_文化_节日_时代

□ 袁 媛配资实盘平台有哪些

今年的清明节与周末相连,三天假期让人们出行更加灵活从容。祭祖扫墓、祭奠烈士、举家踏青、栽种绿植……人们过节方式各有不同,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人的缅怀始终如一。

清明节,作为兼具节气与节日的传统日子,在节俗流变中积累出丰富的内涵,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因时而变、生生不息。从周代观测日影的农耕智慧,到寒食禁火的道德准则,再到上巳踏青的生命欢歌,每一个节俗,都是镌刻着时光的文化叙事。不同时代的文化碎片在清明时节层层叠合,最终凝聚成兼具自然敬畏与人文关怀的节日文化。凉皮、凉面、打卤面、寒食粥、青团……这些广受欢迎的小吃,也与清明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清明节的意义已超越了节日本身,它代表的价值观念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节俗之多、内涵之深,使清明堪称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。

有人说,清明节是从周朝出发,跨越3000多年与今人相见的“活化石”。它也像一棵参天巨树,年复一年受着中华大地的文化滋养,年轮里镌刻着千年记忆,枝头绽放着时代新绿。一些旧俗,遗落在了时光之中,犹如落叶随风去;一些新俗,伴随美好的愿望融入,仿佛抽芽冒新枝。往稍远些说,清明节在近代曾被规定为植树节,它的自然意蕴从单纯适应农时,变为主动保护生态,是中华文明自然观的再升华。后来植树节改在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,但仍有不少地方沿袭清明植树的做法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们在清明节这天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发扬英烈精神,汲取前行的力量。这是多么智慧的中国哲学,多么丰盈的中国气派!

展开剩余37%

今天,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为清明节赋予新风。当扫墓者用一束鲜花替代纸质祭品,当海外游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“走进”故乡祠堂,文明观念和科技手段创造出用心体验、用心对话的情感联结。唐代诗人笔下“斗草踏青”的野趣,变成了露营帐篷里飘散的茶香;古代“戴柳插蒲”的驱疫民俗,转型为亲子同乐的义务植树。传统节俗通过与生态文明建设、爱国主义教育等时代命题结合,获得了更丰富的现实意义。过节方式在变,节日的精神内核却一脉相传。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所在,是中国人凝聚力、向心力背后的文化密码。

不只是清明节,中国的节日总是在“守”与“创”中持续演进。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,让中国节日在漫长岁月中既能守住文化根基,又能不断吸收时代养分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流动的活水,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坚实的文化底气,我们要持续为其注入时代新泉配资实盘平台有哪些,让它永远保持清澈与活力。





Powered by 炒股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开户_专业股票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